日前,著名文化学者、书法家、收藏家王念祥编著的《中国传世经典书法评鉴》(七卷本)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。
全书共七卷:篆书卷、简书卷、隶书卷、魏书卷、楷书卷、行书卷、草书卷。每卷精选历代最具代表性的碑帖10种,卷首均附一篇对该书体的源流概述及艺术综述,有考据,有评裁,立论新颖精辟。各卷所收碑帖,又逐一缀以释文、注解、赏析,颇便广大书法爱好者于临习碑帖之余,了解这些书法文献的内容寓意、学术价值,欣赏其艺术趣味。值得一提的是,依照传统理念,人们习惯用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概括中国书法的五种书体形式,兹编则将简书、魏书单独划出,各列一卷,增入其中,使书体的产生形态与演变情实更加全面系统。
该书之系统性在于众体兼备,珠贯棋布;经典性在于采择谨严,精粹雄渾;学术性在于抒论精当,独具卓见。全书七卷所附七篇专论,宛如一部中国书法简史,涉及了书法源流、书法嬗变以及书写规式等问题。王念祥先生认为,纵观中国五千年书法史,从结绳到象形,从契刻到六书,从甲骨到金文,从简牍到隶变,从楷法到行草,又从秦之八体,汉之六书,延及权量、刻符、砖瓦、货泉、玺印、封泥、虫鸟等诸多形类,可谓纷纭缭转,气象万千,而最终乃流归于篆书、简书、隶书、魏书、楷书、行书、草书这七种形态,此无非中国书法发展规律使然也。因此,今之学书者,当从篆、简、隶、魏、楷、行、草各种书体中全面吸收书法营养,只有通古今之变,才能钩深致远,捃摭精妍,有所建树。此外,本书的学术内涵还体现于编者的诸多细微观点,如对石鼓文的断代、隶书的渊源、草书的独立意义,以及传统书法临摹方式的误区等诸多理论与实践的品评,皆能提出大胆的见解,实甚难能可贵。
王念祥先生是集学者、书法家、收藏家于一身的文化名人,此前曾撰《明式家具雕刻艺术》、《中国古砚谱》(与张善文合著)、《明式木作珍玩》、《明式家具珍稀老料珠串制作》、《民间老剪纸》、《古画观止》(三卷本)等十余部专书。治学之余,他数十载如一日地研探书法,遨游甲骨金文世界,揣摩碑刻墨帖精神,独创金石篆刻书体,终成海内知名书家。